快捷导航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简报2015年第1期(总第23期)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5日  作者:龚莉红  点击:

发布时间:2015-04-15

  • 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编2015年4月3日

    本期要目

    【要闻传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在宁召开………………………………………………………2~3

    【领导讲话】

    ●曹卫星:抓住五个要点强调三个突出推动我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3~6

    ●沈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提高优势学科建设实效性………………………………………………………6~7

    【学科动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强强联合打造国际一流学科…7~8

    ●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新进3个ESI前1%学科………8~9

    【要闻传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

    建设座谈会在宁召开

    2015年3月24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在南京召开。省政府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省财政厅副厅长徐宁、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出席会议并发言,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李一宁主持会议。

    曹卫星充分肯定了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4年多来全省122个一期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工程实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成效逐步显现、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推进高校内涵提升和高教强省建设的一大支柱项目。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建有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一所高校即使暂时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完全有可能建设一个乃至数个世界一流学科。江苏高校如何在已有良好基础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何转大为强、强强对话、打造高峰,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争先进位,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各项目责任高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抓住五个要点,力争实现四个目标,在建设中强调三个突出,推动优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沈健介绍了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情况,他指出,经过一期项目立项建设,我省学科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明显增强,科研水平和创新成果大幅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提升,学科建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二期项目建设中,要不断持续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优势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创新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寻求重点突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优势学科建设的实效性。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管理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等高校汇报了优势学科项目建设情况。

    【领导讲话】

    曹卫星:抓住五个要点强调三个突出

    推动我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3月24日召开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上,曹卫星副省长充分肯定了优势学科在科教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研究、人才培养集聚、重大成果产出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对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一、优势学科建设要抓住五个要点。第一,方向凝炼是根本;第二,队伍建设是关键;第三,人才培养是核心;第四,平台建设是支撑;第五,机制创新是动力。落实到二期项目建设,要力争实现四个主要目标:一是立项学科要获得至少2项重大科研成果奖,主要是指国家三大奖和省部级一等奖,或取得有望获奖的原创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或者进入ESI前1%,或成为国家“2011计划”主要依托学科。二是立项学科要取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教学成果,具有博士授权资格的学科至少产生2篇省优秀博士论文,具有硕士授权资格的学科,每年至少产生1篇省优秀硕士论文。三是立项学科要至少拥有3名高端人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人才,“百千万工程”人才,“新世纪人才”等。四是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必须参加国家学科评估排名,交叉学科依托的一级学科必须单独参加。部属高校学科排名要力争第一,省属高校学科排名要力争进入前三。

    二、二期项目建设要强调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出。要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产业需求及社会实践问题,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努力在前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产出一批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问题、技术瓶颈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创新性成果。二是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的互动效应,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步伐,真正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要大力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博士研究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研究,大力推进研究生全英文教学,立项学科中必须至少开设一门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三是突出交叉学科的融合建设。学科交叉不是几个学科简单拼凑,也不是主要依托学科的一枝独秀,而是不同知识领域和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要敢于突破学科界限,注重在学科交叉点上融合创新、充实提升,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填补学科空白,完善学科体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使新的学科领域真正有内涵、立得住、可持续。

    三、强化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和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等重大专项管理。一要强化业务管理。各项目高校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细化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评价和激励办法,结合实际创新建设管理机制,集中相关优质资源,提供岗位及条件支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和重要指标的团队攻关、重点突破。省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江苏高校重点建设专项实施办法》,推动实现重大专项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二要强化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将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其他方面。要按照预算及时落实经费安排使用,并允许必要的动态调整余地,对项目结束时有明显结余经费的,要考虑采取相应的经费拨付调减措施。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高校也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按比例足额拨付专项配套经费。三要强化绩效管理。制定完善各专项评估办法,出台具有引领导向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和成效。要建立定期评估制度,自2016年起以3年为一个周期,一年评估一个专项,依次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要建立分级考核、分类支持制度,完善激励和退出机制,形成资金支持力度与建设成效挂钩的绩效考评方式,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前景良好、亟需重点扶持的项目上,从而体现稳定性和开放性有机结合、重点支持和滚动发展协同推进。

    沈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提高优势学科建设实效性

    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了优势学科建设情况。他指出,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二期立项学科建设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创新管理,完善机制,提高学科建设的实效性。

    一、进一步寻求重点突破。以《项目任务书》为依据,加快建设步伐,突出关键任务,寻求重点突破。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集成力度,争取早出多出重大标志性成果;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关系,加强对现有学术骨干培养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力度,做到培养与引进并举;要加强我省高校ESI前1%空白学科建设,加大对经济与商业、综合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设力度,争取在以上8个空白点有所突破,扩大进入ESI前1%的学科覆盖面;要瞄准国际一流大学中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思路和建设理念,瞄准国际一流的前沿方向,配合全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的实施,与这些学科的教授们“攀亲”结对,结合自身学科的实践,凝炼成学科的科学发展理念;与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密切相关、符合国家重大和特殊需求的立项学科,要加强与相关领域重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强化优势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实现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紧密衔接与良性互动,确保优势学科学术一流、贡献一流。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更多政策优惠,力争将更多的立项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要继续多渠道筹集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经费支持,积极争取相关行业、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经费或其他方式的支持经费。在保证建设经费足额到位的同时,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高财务预算的执行率。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遵循国际通行的学科评价标准及建设管理规则,创新学科建设的新模式、学科管理与运行机制,以科学的管理调动积极性,挖潜能、出效益,充分激发现有优势学科的最大创新活力。

    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强化全程监管和全程跟踪审计,树立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品牌形象。

    【学科动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强强联合打造国际一流学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项目,联合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多所国际名校,经教育部认定,组建“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多团队实质性合作,着力建成气候与环境领域的国际科研平台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努力把大气科学打造成国际一流学科。

    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汇聚了中科院院士石广玉,“千人计划”、美国气象学会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邹晓蕾,“千人计划”、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刘征宇,“千人计划”、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李天明、美国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终身教授李旭辉等一大批国际一流专家团队。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在重大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李旭辉教授在《Nature》上发表题为“Observed increase in local cooling effect of deforaestation at higher latitudes”的学术论文,其组建的“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环境”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刘征宇教授在《Science》发表题为“Transient Simulation of Last Deglaciation with a New Mechanism for Bølling-Allerød Warming”的论文;大气科学学院海外院长王斌教授荣获2015年度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并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Intensified Arabian Sea Tropical Storms”的论文;联合夏威夷大学成功开发了NUIST地球系统模式,对SST气候态、ENSO等的模拟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湖泊区域尺度多温室气体观测网络——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供稿)

    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新进3ESI1%学科

    汤森路透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显示,南京邮电大学继2014年9月份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后,11月份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学科又双双进入ESI前1%,目前该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增至3个。

    近年来,南京邮电大学根据“既重整体实力提升、又重优势特色彰显”的学科建设理念,在彰显信息学科优势的同时,实施“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学科发展战略,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大力拓展交叉学科,扶植培育新兴学科,拓宽学科布局,从整体上统筹推进学校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以高校优势学科项目为龙头,以顶尖人才和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项目为抓手,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及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共性技术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体系,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学校向着建设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南京邮电大学供稿)

关闭

地址:中国 江苏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  邮编:210023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 改革发展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