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  作者:龚莉红  点击:

发布时间:2014-10-15

  •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正在积极尝试“学部制”改革,“学部制”遂成为当下高校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学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主要是为克服学院数量过多造成的弊端,促进相关院系、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有效途径,旨在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学部制的实施状况予以梳理和简单分析。一、学部制简介所谓“学部制”,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增加“学部”一级学术性组织或一级管理机构。学部制是超越学院层次的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组织,基本形式是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学部”,即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科研组织和协调机构。

    《浙江大学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2008年7月26日)中指出:“学部主要是进行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是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受学校委托协调所辖学院(系)工作的机构。”

    学部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组织,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约12世纪中期)大学的教师法团。“学部”(faculty)一词最初是指某一学科领域,至13世纪中期它的外延扩大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大师聚集在一起,实施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德国,一般意义上的学部指的是拥有自治权限的大学教师组织。在日本,由于推行1918年政府颁布的《大学令》,几乎所有的国立重点大学都实行学部制。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现设有10个大学部,共537个讲座。二、我国学部制改革概况近年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大学陆续启动了学部制改革,为推进学部制改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目前,从学校网页的机构设置上清楚看到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一些学校仅在网上有报道该校已实行学部制改革,但从其网页机构设置中尚看不出已实行学部制,如:重庆工商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大,东南大学等。另外有不少高校的学部制改革仍在酝酿和探讨中。山西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都由副校长带队,到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地进行了学部制改革的调研活动。

    早在1999年,北京大学为推进“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把教学单位分设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医学部、跨学科类六个大类学部,开中国大学实行“学部制”之先河。

    2001年1月,武汉大学合并组建后,决定将原有的49个院和直属系调整为人文科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医学部6个学部和28个学院。

    2007年7月22日,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个学部———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成立。历时3年多的“学部制”改革,让大连理工大学原有的30多个二级实体院系,变成了现在的7个学部(共下设28个院系)、7个学院和教学部,共14个二级实体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另设有研究生院,3个专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

    2008年7月,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确定了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基本原则。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7个大学部即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及医学部相继成立。

    200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挂牌成立。酝酿多年的学部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由此走向“深水区”。通过教育院系间的资源整合,北师大作为我国教育学科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最终形成了目前6院8所及10个综合交叉平台的管理格局,教育学部因此被称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航母”。

    2011年,合肥工业大学首先在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大部制改革,尝试将管理与服务职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行政管理部门分为五部两院: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国际事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该校的学部制改革也在酝酿之中。三、学部制改革的动机与目的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大致都有如下几个改革目的:

    第一,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科学研究提供开放的平台。

    以北师大为例,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成立,成建制地撤销了3个二级实体学院,并合并了相关的研究院所。在教育学部内,所有资源实现整合,所有人员打通使用,鼓励教师多领域、跨学科开展研究工作。也就是说,一个实体学术机构的教师同时可以兼职进入各综合交叉平台,也可以兼职进入其他实体学术机构,这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教师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平台。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说:“北师大教育学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对于重大、重要的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和关注,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传统的以个体为主的作坊式研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组建教育学部不是为了合并几个院系,而是为了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教育特色。”

    第二,学部制改革是推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协调的需要。

    在学部制的滥觞之地德国,其研究型大学唯一的决策机构是学部的部务委员会(innerfaculty),由全部教授和部分非教授教师组成,有时也有学生和助教代表参加,一般由15—40个成员组成。部务委员会一般给教授以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安排考试和从事科研的自由,在负责推荐讲座空缺职位候选人和教授备选资格获得者时,学部也比较积极主动。从结构上看,学部委员会对教授来说是一个由地位相同的高级人员组成的松散的大学组织。学部名义上的领导是学部主任,每年由学部委员会中选出的教授轮流担任,学部主任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很少享有什么独立权力。这一点值得我国实施学部制改革的研究型大学借鉴。

    新组建的北师大教育学部由14个实体性学术机构和10个综合交叉平台组成。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为学术召集人,不具行政级别。同时,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能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对此,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认为:“中国大学组织面临着两个矛盾:一是规模扩张,组织巨大,学科被分割;二是学术体系与行政体系存在冲突。北师大、浙江大学实行学部制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尝试。”

    第三,有些院校、尤其是合并院校规模庞大,院系多而复杂,为提高管理效率,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做法而实行学部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美大学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一般为10个以下,而我国大学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不利于大学科研团队的组织。而学部制改革就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共享。以教育学为例,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教育学的各个子学科在学术管理上大都归属于同一个学院。而在学部制改革之前的北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的10个子学科中,却是在多个二级学院里独立设置,同一学科方向又会在不同的学院里出现。四、学部制改革的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20余所高校进行了学部制改革。从设置学部的学校类型来看,有“985工程”学校,如浙江大学;有“211工程”学校,如海南大学;有地方性高校,如大连大学。

    从设置的情况来看,学校下属只有学部,学部下设院系的学校,如武汉大学;学校下属学部、学院、学系平行并存的学校,如北京大学。

    从设置学部的数量来看,吉林大学最多,有9个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和大连大学最少,只有1个学部。

    学部下属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大学学部下属只设有学院,如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学部下设院(系),院(系)下设系(部)。

    学部建立之后,各高校的学院大多保持原有的组织框架。学部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订本学部的发展规划,并对下辖各学院的发展规划进行审定;二是统筹学部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建设跨院系交叉研究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协调下辖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督促下辖各院系落实学校、学部制订的政策和规划等;四是负责人才培养规划和学部内人才队伍建设。

关闭

地址:中国 江苏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  邮编:210023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 改革发展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