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学科评估是激励也是警钟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1日  作者:龚莉红  点击:

发布时间:2014-10-21

  • 学科评估是激励也是警钟

    最近,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引起了各高校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本次评估,教育部创新了五大评估举措,包括强调质量,淡化规模;创新学生质量评价新视角;创新学术论文评价模式;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分类设置指标体系。

    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总体的特点是突出了质量导向。追求规模而不顾质量,这是高校扩招以来形成的一股潮流,万人大学遍地起,几万人的大学也不少见。然而,因为财力、人力(师资)等资源条件的滞后或被稀释,不能满足规模扩大后的需求,必然影响质量的提升。从学科排名第一数量最多的大学来看,前几年纷纷合并的“超大”大学,并没有带来学科力量的提升。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五大创新措施中,增加了创新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特别“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这是很有意义的举措。从学生培养质量本身,可以反观高校的办学质量,这与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相一致的,也可以说是抓住了高等教育根本性的内容。

    学生培养质量该怎么评价?笔者认为,起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综合素质的水平。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当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其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成绩,论文水平,动手能力,更包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其次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质量的终审评价,应该交由社会进行。学生面对社会,既能够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也能在一时无法充分施展专业知识的时候,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乐于奉献。此次在新措施中引入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很有必要。

    在创新学术论文评价模式方面,也同样突出了质量意识,特别注重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多年来,高校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大量的学术垃圾已成为一种学术公害,令人头疼。这次评估的新举措,将使许多学术垃圾成为无效的指数,对于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是一副清醒剂。

    新举措还改变了以SCI为标志的评价体系,也会受到欢迎。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学术研究刚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鼓励学术研究走出国门,缩短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强调SCI的评价体系,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时至今日,再以SCI作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论文,受到诟病也是理所当然的。新举措对于改变这一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科研成果的评价方面,新举措还强调了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成果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这对于发挥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可以说,以上五大举措正是针对多年来高等教育存在的痼疾而创设的。清除这些痼疾,应从制度上加以遏制,使高校学科建设走上健康的道路。学科排名是各高校非常关注的事情,它影响到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高校的招生。用学科评估来显示高校的学科实力,远比那种笼统的高校排名来得科学和有效。这样的评估,对于排名靠前的学校,可以促进其在已有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对于排名靠后的学校,不啻为敲了一次警钟。(作者 郭丹)

关闭

地址:中国 江苏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  邮编:210023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 改革发展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