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学部制促进高校教授治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作者:龚莉红  点击:

发布时间:2014-10-22

  • 学部制促进高校教授治学的有效性分析

    赵 侠,孙 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选自高等农业教育

    摘要:教授治学是高校回归学术本位、提升学术权力的重要举措,是教授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尊重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实现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学部是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力载体:学部学术机构为教授治学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学科制度章程为教授治学提供有力保障;学部对学术本位的彰显激发教授治学热情;学部新型学术组织为教授治学提供平台。

    关键词:学部制;教授治学;学术权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多所高校的发展目标都是“坚持或推进内涵式发展”、“建设成为研究教学型大学”或者是“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学科、学术带头人,要

    打造若干创新团队,要高度重视学术权力,要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与发展、教学质量评价、学术奖励、职称评聘等学术事务中更加充分体现“教授治学”。然而,现行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力却主导了方方面面的学术事务,严重挤占了学术权力,越俎代庖地形成了强力控制。教授学术地位较低,学术委员会等各类学术组织也形同虚设,其学术权力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教授及学术组织作用不突出。这种“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的管理体制,使得在高校内部独立行使学术权力、营造自由宽松学术氛围较为困难,使得学术发展及创新遇到了瓶颈。尽管高等教育界一直对“教授治学”的呼声很高,但却迟迟难以落实,如何使“教授治学”从理念转变为实践,将是各高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战略行动,也是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需要。

    一、实施教授治学的必要性

    ()实施教授治学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

    需要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内容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即在学校内部实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30条”),文件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件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明确指出:“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制定学术委员会规则,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这三项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授们,他们清楚教学规律,熟悉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或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让教授治理教学、学科、学术必将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施教授治学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以学术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需要,将有效提高学术权力,保证学术民主,实现高校学术功能的最大化。

    ()进行学部制改革是深化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的内部学院,经过不懈努力,在凝聚学科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科学研究不断向集成、协同、开放的方向发展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实行学院制管理体制的不利方面也逐步显现出来。由于很多高校的二级实体学院特别是学科相近的学院设置过多,导致教育科研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相近学科又缺乏相互支撑和交叉融合,科学研究难以协同创新攻关和取得重大成果,优势学科群建设步伐缓慢并难以展开,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过于分散的困难。实行学部制改革,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科研方向和课程设置,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共享人、财、物等教育科研资源,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合力攻克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促进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壮大。

    ()学部是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对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做出新的重要的部署。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要取得成效,就要创新一系列体制机制。近年来,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科学的纵深化发展使学科不断分化;二是科学的横向联系又带来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学发展的这两种趋势要求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一方面要保持学科发展的体系化和稳定化;另一方面又要突破单一学科视野的局限,具有较大的集成度、开放性和灵活性。这种复杂的要求需要高校对基层学术组织从形式与运作等多个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和变革。国内多所高校以实行“学部制”改革拉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学部是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学部制的改革就是适应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要求,整合大量优质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有效促进教授治学。

    二、我国高校教授治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困境一:行政权力干涉学术事务,教授治学缺少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我国高校内部两种基本权力形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一直是行政权力占据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严重弱化,如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基本上是行政领导一锤定音,普通教授的意

    见很少被采纳。此外,“双肩挑”现象较为普遍,行政领导挂职学术权威,学术权威又争当行政领导,造成学术权力行政化,普通教授即便是参与决策学术事务,其声音也很微弱,最终结果由领导意志掌控。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普通教授在治学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无法民主地参与学术事务的管理,势必会影响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困境二:各类学术组织被虚化,教授治学缺少制度保障高校中一般都设有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但由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不清晰,加之制度不完善,目前主要发挥的是咨询审议功能,议事规则不规范,相关决议效力不明,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难以体现,学术组织已被虚化,学术管理职能并未得以体现,俨然成为摆设。有的高校的学术组织还挂靠在行政机构内,造成学术组织的学术决策权常被控制在本应是负责落实执行学术组织决策的行政职能部门内,学术权力被严重侵占。还有的学术组织虽然设有主任和委员,但管理松散,组织会议次数很少且形式化,学术组织中的教授对学术事务的参与度与监督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教授治学在程序上很难实现。

    困境三:行政本位导致普通教授热衷于权力,教授治学缺少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存在着很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教授位于校长、院长、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之下,基本上无学术地位,也无话语权。如此“座次”,造成了高校内部的学术、科研不可避免地被“盘剥”。高校内部的管理者,无论从名义上说还是从实质上看,几乎都是行政官员。于是,高校内部学术大师越来越少,大大小小的官员却比比皆是。高校内浓重的行政本位思想已让很多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普通教授开始追捧权力,参加各类竞聘,无心关注学术。因为普通教师、教授的薪资、地位远不及科长、处长,所以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自然的拥有很多资源,进而壮大自己的学术阵地。曾有媒体报道,某高校有一位参与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资深教授觉得当教授没出路,先后参与学校后勤处处长、保卫处副处长的竞聘,结果都落选了。按该校其他教师的说法:“只好很失落地继续做教授。”教授此举实在是令人汗颜,但也从某种角度折射出行政本位思想已严重侵蚀学术本位,教授的精力都投入到名利场中,治学积极性自然不高,教授治学缺少激励机制。

    困境四:创新型基层学术组织数量较少,教授治学缺少平台支持教授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主体,要使教授合力产生有效共振,创建一种有利于教授发挥主体作用的组织机制十分重要。教授治学就是要善于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塑造学科发展特色,汇聚学科建设队伍,构建学科发展基地。学科团队、科研基地等基层学术组织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内部仍然是将以教学为主要职能的教研室、系作为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单一且多为行政管理模式,学术活动较少且非自由,科研成果较少且创新能力较差,学科团队、科研基地等创新型基层学术组织数量较少,人员、设备、资金的缺乏已严重影响教授们的学术研究水平,教授治学明显缺少平台支持,科学研究难以协同创新攻关和取得重大成果。各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往往都是单打独斗,鲜有实质性合作,学科群体优势得不到发挥,学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较少,科研难以向纵深发展,水平不高。

    三、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现状

    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科的权力配置和学术组织的学术能力、活力和效率不仅决定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绩效。自2000年以来,我国多所“985”和“211”等国家重点高校以及少数省属本科院校皆已陆续开始了学部制改革,学部制是高校对基层学术组织从形式与运作等多个方面做出积极调整和变革的重要体现,适应了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要求,有效实现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促进了学术发展,落实了教授治学。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已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宜自身发展的学部运行模式。从学部设置情况来看,有实有虚,实体学部一般兼有行政和学术职能,如天津大学;虚体学部只有学术职能,如吉林大学;还有的高校内既有实体学部也有虚体学部,各学部根据自身情况实行不同的制度,如浙江大学。从学部改革的范围来看,有些高校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部制改革,如大连理工大学现在共有7个学部;有些高校只设一个学部,如北京师范大学只设一个教育学部。从实施学部制改革的高校管理层级来看,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学校下属只有学部,学部下属只有学院,即“学校——学部——学院”,如吉林大学;二是学校下属学部、学院平行并存,即“学校——学部(学院)——系”,如北京大学;三是学校下属学部,学部下属学院、学系平行并存,即“学校——学部——学院(系)”,如浙江大学。

    从改革的效果上看,学部制已有效促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学部拥有自主的人、财、物权,学部学术事务也已完全交给由普通教师、教授组成的各类委员会进行处理,普通教师、教授拥有了较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学术环境宽松自由,学术创新能力得以激发,教授治学得以充分体现。

    四、实施学部制改革促进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学部学术机构为教授治学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纵观各高校的学部制改革,大多在学部层面内设有学术分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学部大体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学部主要由党政办公机构,学术性委员会,实体性学术机构和综合交叉平台组成。“实体性学术机构”一般是指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成立的系和研究院等,承担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职责,是学部内教学科研人员的归属单位。“综合交叉平台”一般是指面向综合性学术前沿和行业及地方重要需求,由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重大问题的交叉性研究平台,其研究人员由各实体性学术机构的相关人员、新机制聘用的全职人员及兼职人员组成。内设学院规划、统筹和协调本学院负责的一级学科和相关专业发展,指导相关的系(教研室)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部统筹人、财、物的管理,组织、领导内设学院和实体性学术机构及综合交叉平台的全面工作。

    高校实行学部制改革,改变了原有在学院层面上设置各类委员会,并由各学院院长、副院长等行政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的局面,委员会的主任由来自相关学科的普通教授担任,行政领导不再挂职学术权威,在处理学术事务时,有效遏制了行政思维的介入。由于学校赋予学部更多的人、财、物权,学部的学术资源调配又必须经过相关委员会讨论通过再决定,学术评议机构拥有了较多的学术权力,作为委员的普通教授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学术事务的管理更加民主,学部学术机构为教授治学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学部制度章程为教授治学提供有力保障

    从各高校学部的《学术委员会章程》、《教授委员会章程》等相关学术机构章程来看,人员组成中一般都降低了行政领导的比例,提升了无行政职务的教授的比例,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可以参加校长办公会,在对学术事务进行决策时作为委员的普通教授的意见能够被充分考虑,有效促进了学术民主;在职责权限中,一般都强化了学术权力主体学术委员会及教授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奖励等学术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类学术事务均需先由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审议通过,学部党政办公机构负责执行学术委员会的相关决议,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受到尊重,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得到提高,为实现教授治学提供有力保障。

    ()学部对学术本位的彰显激发教授治学热情学术是高校的生命,学术研究水平高低是高校实力的象征,教授是学术队伍中的主体,教授们本应回归学术本位,忠诚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学术事业,以学术研究为乐趣,以获得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为至高荣誉。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高校的教授们学术研究热情不高。学部的成立,规划、统筹并协调了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工作,学部制适应了向学术机构分权以复归学术本位的要求,使得内部学术机构拥有较多实权,与此同时,学部也通过各种奖励机制给予学术研究工作充分的重视,彰显学术本位,教授的薪资、地位明显提升,治学热情高涨。

    ()学部新型学术组织为教授治学提供平台

    各高校学部的组建几乎都基于相关一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并且整合相关学院(系)的优势资源,搭建学科交流的平台,聚集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及一流的实验设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科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来讲,学部负责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的谋划、运作与管理。实体性学术机构和综合交叉平台具体负责项目的策划与申报、科研成果的培育及申报、平台与基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等。学部学科团队、科研基地等多种学术组织模式的建设,使得学术领导核心明显增多,学科团队等各种基层学术组织也可以自主地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从而大大激发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创新活力,营造了相互协作、奋发有为的学术氛围,积极调动普通教授们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为教授治学提供了平台支持,承接大项目和协同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五、结束语

    教授治学是有效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保证自由的学术氛围、实现学术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教授治学是深化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授治学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教授治学要从理念走向实践,需要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实施学部制改革将有利于高校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有利于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教授在学术性事务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共享人、财、物等教育科研资源,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合力攻克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促进优势学科群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壮大,学部制是促进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关闭

地址:中国 江苏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  邮编:210023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 改革发展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