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国防科大)
这次评估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改革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一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评价一个学科的人才质量,不仅要看在学培养质量,更应看学生毕业后发展质量,要看它培养的学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些年来,我们为军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他们扎根基层部队,埋首国防科研,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这次评估不仅引入了全国“优博”,更看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引导各个学科、各个学校更加注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全面提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王雪松)
王厚军(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此次评估在科研成果评估模式上有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核心就是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参评学科的专利成果不直接采用专利数量,而是考察转让和应用的专利情况;同时主观评价中,不仅有学科同行,还有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对参评学科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和意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估中,特别强调将三者有机结合与呼应,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参评学科研究成果的真实内涵和价值。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中存在的浮躁风气,这种将成果形式(专利)、质量与内涵(转化和应用)、影响力和意义(社会综合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估模式创新,不仅有效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同时也将发挥极大的导向作用,对未来各学科科研中注重内涵、注重社会贡献、遏制学术浮躁风气、严肃学术道德等等都将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厚军)
郭兴蓬(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社会服务是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学科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转移通过学术研究创造出来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以其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学科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淡化科研经费,强调专利成果转化,并邀请大量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本学科专家对包括社会服务和学术道德在内的学科声誉进行全面评价,这对促进全面理解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学科内涵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郭兴蓬)
张峻峰(南京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生物学博士生导师)
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评价高校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南京大学历来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与积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了基于学术论文指标的评价标准。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学术论文评价一改以往的单一的以SCI数量等为主的评价模式,从多个维度给予引导,更注重发表论文的质量,更加客观公正。如本次评估采用了代表性论文评价,既反映了实际情况,又减少了参评单位不必要的负担;又如首次增加了“论文他引次数”评价指标,它是反映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性指标;对于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采用专家评审,给予主观定性的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论文水平和质量。这些改革充分体现了质量重于数量的指导思想,也是贯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针的体现。
近年来,南京大学不再强调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而更加强调论文质量,鼓励教师潜心科研解决科学前沿以及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的学术问题。此次学科评估体系对今后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术论文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南京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张峻峰)
周叶中(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生教育质量既体现于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质量,也体现在毕业后的发展质量上。本轮学科评估,首次将“优秀毕业生”纳入指标体系,这既是对研究生自身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基本教育命题的进一步深思。研究生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成效的核心反馈者。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取得期望的成就?能否为社会所需,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信的答案应来自于受教育者自身以及社会的反馈。为了得到肯定的答案,身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在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中,不断践行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规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负重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术论文的评价指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具有极强的牵引作用。本轮学科评估撼动了以往“SCI论文数”独霸鳌头的地位,通过定量计算代表性论文的被引次数,而对于引用低的最近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邀请专家进行定性评价等,多视角、多方位地评价代表性论文质量,这更能全面反映出论文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影响力。同时,这也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科研导向提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必须在科学评价模式的指导下,加强学术论文的质量建设。各高校要在这样一种新质量文化的推动下,进一步完善符合本校特点、学科特色和人才特质的学术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评估本质内涵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
丁雪梅(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学科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如果总量指标和规模指标比重较大,容易引导学校注重数量和规模,并容易使高校办学产生同质化的问题。本轮评估采用多项代表性指标代替总量指标,并对规模指标设置数量上限,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改革,有利于抑制高校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使学校更好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充实学科内涵、提高学科水平上,同时也更有利于高校学科突出特色,形成多元化学科形态共同发展的局面。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轮评估首次运用了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引入“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评价”,改变了以往的评估中人才培养指标相对单薄的情况,一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学科评估的内涵,使学科评估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将有利于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为学生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丁雪梅)
胡祥培(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本轮评估改变了以往所有学科采用相同指标体系的做法,设置了分类指标体系,比如工商管理学科设置了“优秀案例”特色指标,强化了分类指导。我校的管经学部部长苏敬勤教授说:这一指标的设置“调动了各院校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师深入实际了解中国企业、从实践中研究理论意义重大,有利于教师按照顶天立地的思想,挖掘中国特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我校将充分利用本次评估结果,认真分析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以评促建,提高科学水平、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博士生导师胡祥培)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我首先是对本次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的评估结果感到不舒服,压力很大。因为,南开应该做得更好。所以,我们正在搜集进一步的信息,要冷静、认真地分析,争取能以此为契机,抓准问题、奋力拼进。
应该讲,这次“学科评估”与社会上种种大学排名有所不同。首先是以学科为对象,比起以大学为对象,更具可比性,此外,数据的采集更为郑重和可靠,依靠全国的专家进行评估也令人更加信服。但是也有不足,评估仍然难以科学地将“育人”这个大学根本任务的状况进行量化评价,而且仍然有可能导致追名次之“躁”气。
当今中国学界急需的是“静气”,不能追名逐利,而要踏踏实实地发展,解决问题,培育人才。对于大学来说,不能舍本逐末。必须要认识到排名是“末”,育人才是“本”。
事实上,现在的种种排行虽各有特点,但还没能起到有力的务本导向。(南开大学校长龚克)